石川金泽,静谧之旅——撑伞、饮酒、品味的二日游

旅行

大家好,我是Tom。

这是一趟一泊二日的静谧金泽之旅。
有一天我忽然想,哪座城市最适合在雨中漫步?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金泽。
这座被称为“北陆小京都”的城市,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、美食文化,更有一种“潮湿而温柔”的气息。
这次的旅行,从夜晚抵达金泽车站开始,今天就让我来慢慢讲给你听。


夜色中的鼓门,旅程由此开启

晚上八点多,我抵达了金泽。
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大约三小时,一走出站口,迎面而来的是金泽站的标志——巨大的「鼓门」。

红漆柱子在灯光下熠熠生辉,如同通往异世界的大门。
这座鼓门灵感源自日本传统能乐中使用的“鼓”,象征着金泽的传统文化气质,一种庄重与华丽并存的感觉扑面而来。

旁边的「欢迎穹顶」(もてなしドーム)是一座玻璃结构的屋顶,金泽多雨,这个设计就是为了保护来访者不被雨淋,体现出浓浓的“待客之道”。

我在站前深吸一口气,湿润的石板路映着霓虹的倒影,旅途在静静的夜色中缓缓开始。


金泽站周边美食初探,第一站「せん」

把行李放好之后,我立刻展开了金泽的美食探索。

第一晚选择了连吃两家居酒屋,第一家是当地人也常去的『居酒屋せん』。

小菜是清爽的海藻醋物,带着北陆海风的咸味和清新感,瞬间打开味蕾。

我点了「主厨推荐三种刺身拼盘」,当天的鱼是寒鲷、甜虾和中肥金枪鱼。
每一片都新鲜得像是刚从海里捞起,入口即化,脂香与海味交织,忍不住闭上眼细细品味。

然后,是不能错过的「能登鸡软骨鸡肉丸」。
表皮微焦,内部多汁柔软,混着软骨的爽脆口感,每一口都让人想来一杯啤酒。

顺带一提,「能登鸡」是石川县能登地区饲养的地鸡,肉质紧实有弹性,脂肪香甜,是爱吃鸡肉者的天堂。

这一晚我喝的精酿啤酒是「加贺棒茶黑啤」,用石川特产的焙茶酿制而成,带有茶香与微妙的甘味。

搭配的清酒是「手取川 山废纯米」,味道浓厚,口感平衡,无论是刺身还是炖菜都非常搭配。心情也随之慢慢松弛下来。


第二站「九十九」,温暖的金泽关东煮

「再喝一杯吧」的心情驱使我来到了第二家居酒屋『九十九(つくも)』。

店内是木质结构,温暖又舒适,柜台那头传来本地大叔们轻松的闲聊声。

这次我尝试了金泽的名物——「金泽关东煮」。
这是一种将海鲜、蔬菜与地道食材一起炖煮的豪华版关东煮。
比如加贺蔬菜中的「源助萝卜」、车麸、河豚白子等,都是独具地方特色的食材。

我点了鱼糜卷、红色蒲鉾、萝卜、海螺等几种。

最让我惊艳的是「鸭治郎煮」,也就是甜酱炖鸭肉。
酱汁浓郁却不腻,完美带出了鸭肉的香嫩,与清酒相得益彰。

这杯酒选的是「天狗舞・天」,采用山废酿造,酸味与旨味并存,味道层次分明,余韵悠长。

金泽的夜晚,在这样的酒香与静谧中悄悄沉淀。


清晨的港口料理,金泽港活力鱼市

第二天一早,我搭乘出租车前往「金泽港活力鱼市」。
这不是传统的旅游市场,而是本地人日常买海鲜的地方,满满生活气息。

摆满货架的海鲜中,我一眼就被「红雪蟹」和「真鲷」吸引。

红雪蟹是日本海沿岸的代表性冬季美食,肉质细腻,甜度高。虽是冬季限定,但如今冷冻技术进步,一年四季都能尝到。

我将两样都买了下来,交给现场的加工区。
加热或切刺身只需支付300日元,每样料理需等约30分钟,推荐边等边欣赏现场渔获也很不错。

端上来的真鲷刺身晶莹剔透,带着自然的甜味与弹性,仿佛在口中跳舞。

蒸好的红雪蟹需要亲手剥壳,吃得忘我,不知不觉30分钟就过去了。
港口清晨的宁静与美味,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。


雨中的东茶屋街,邂逅地道调味料

下午天又下起了雨,不过在金泽,雨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。

潮湿的石板路,屋檐下滴落的雨水,这一切都与东茶屋街的风情非常契合。

这片保存完好的茶屋建筑群,自江户时代延续至今,漫步其间,仿佛穿越了时空。
虽然主街游人不少,但走进小巷,就只剩雨声与木香陪伴。

这次我专程来寻找金泽传统调味料。

街上汇聚了许多酱油、味噌、鱼酱等老字号店铺。

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「鱼酱·いしる」,这是能登地区特有的调味料,用鱼类腌制后自然发酵而成,类似于东南亚的鱼露。被广泛用于火锅、炒菜,是料理的“鲜味担当”。

我还品尝了加贺味噌(以红味噌为底,浓厚回甘)以及偏甜的浓口酱油,都是当地才有的味道。

老板笑着说:「拌饭吃就很好吃了哦」,我点头如捣蒜,决定买一瓶带回家。


结语:潮湿中藏着温暖的记忆

就这样,我的一泊二日金泽之旅画上了句号。

晴天固然美好,但我觉得金泽真正的魅力藏在湿润的空气与静谧的街道之中。

夜晚居酒屋的一句轻声问候、清晨鱼市的一餐无言美味、脚步声在石板路上的回响——
不是热闹的场景,却都深深烙印在心中。

这趟旅程不仅仅是吃喝,更让我体会到这座城市的人情、历史与土地的气息。

下次我想在晴天走一走兼六园,而这次,就让小雨送我离开金泽。

感谢阅读,我们下次旅途中再见!

标题和URL已复制